中央气象台8月9日18时继续发布台风蓝色预警:
今年第6号台风“卡努”(KHANUN)(强热带风暴级)的中心今天(9日)下午5点钟位于日本九州鹿儿岛偏西方向大约180公里的东海北部海面上,就是北纬31.9度、东经128.7度,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1级(30米/秒),中心最低气压为980百帕,七级风圈半径320公里,十级风圈半径120-160公里。
预计,“卡努”将以每小时15-20公里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,强度维持或略有增强,将于10日上午在韩国南部沿海登陆(25-30米/秒,10-11级,强热带风暴级),登陆后强度将明显减弱,随后从韩国西部移入黄海东部,11日早晨将在朝鲜西部沿海再次登陆,12日上午移入我国境内,以后逐渐变性为温带气旋。
【资料图】
大风预报:9日20时至10日20时,渤海东部、渤海海峡、黄海大部海域、东海东部海域将有6-7级、阵风8-9级的大风,其中黄海中部和南部偏东海域、东海东北部偏东海域风力可达8-9级,“卡努”中心经过的附近海域风力可达10-11级、阵风12-13级;辽东半岛沿岸也将有5-6级大风,阵风可达7-8级。
降水预报:9日20时至10日20时,吉林东北部、黑龙江东部将有大到暴雨,局部有大暴雨(100-110毫米)。
超强飓风万里奔袭变成西太台风,厄尔尼诺发出警报!
8月9日下午,从风云四号高清可见光卫星云图上看,今天6号台风卡努和7号台风兰恩正在西太平洋上活动,一个正来到了日本九州岛以西,开始加速北上准备袭击朝鲜半岛,而兰恩大概率也是个“慢性子”,正在缓慢吸收海洋能量,后期可能严重威胁日本。
一、超强飓风万里奔袭
实际上,在卫星云图右下角,也可以注意到,在中太平洋夏威夷以南,有一簇特别强盛的云团正在活动,这其实是正在活动中的飓风。
这是一个可谓传奇的飓风——飓风朵拉的胚胎云团从中美洲出现,从8月1日生成并随后高速向西移动横跨了整个东太平洋和中太平,目前已经来到了美国夏威夷东南方的中太平洋洋面。
卫星云图可见,朵拉的云团已经彻底变成了甜甜圈,在气象上说这叫环状飓风。正因为这种特殊的结构,朵拉能在比卡努台风更冷的茫茫大洋上,始终维持超强台风强度——8月9日下午,中央气象台表示,飓风朵拉位于美国夏威夷利胡埃偏南方向约1180公里的洋面上,中心风力高达17级(58米/秒,相当于我国的超强台风级)。接下来,它始终顽强而坚定的高速奔跑,因为它的目标是跨越万里,来到西北太平洋,成为西太平洋的台风。
二、气象武器又一力证?
超级计算机的预报中认为,到8月12日前后,飓风朵拉将来到180度经线附近,并且自东向西穿过该经线,从而成为西太平洋台风。
17级飓风将万里奔袭进西太平洋,是不是和气象武器有关系?这是近日网络上热议的话题。有人认为,这样的超强风暴是人为制造的,是某些国家对其他国家的一种攻击手段。但是,这种说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?
17级飓风是指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达到或超过58米/秒的热带气旋。这种风暴在太平洋上发生的频率并不高,一般每年只有几个。实际上,在中东太平洋上就更不多了,如今,17级的飓风朵拉先后扫过中太平洋和东太平洋,这对于该海域来说还是不常见的。
三、是厄尔尼诺发出警报
那么,为什么今年会飓风进口成台风这样的异常情况呢?部分气象专家指出,全球气候变化也影响了大气环流,使得热带气旋更容易形成和发展。此外,今年还处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下,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异常增温的现象,它会改变全球的风场和降水分布,对热带气旋也有重要的影响。厄尔尼诺现象会使得热带中东太平洋上空的大气条件改变——在正常状态下,热带中东太平洋地区处于沃克环流下沉区,它会抑制热带气旋的发展。因此,在厄尔尼诺现象下,中东太平洋上更有利于热带气旋的生成和加强。
综上所述,今年热带中东太平洋地区出现17级超强飓风是自然现象,并没有人为因素。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存在气象武器这样的东西,也没有任何国家有能力或意愿去制造或使用这样的武器。中气爱呼吁大家不要轻信网络上的谣言,要理性地看待自然灾害,并做好防范和应对措施。
“卡努”结构完整“兰恩”眼区隐约可见目前双台风效应不明显
今年第6号台风“卡努”生成至今(8月9日)已经快13天,虽然强度已有所减弱,但目前结构依然比较完整。而另一个台风——今年第7号台风“兰恩”也正在奋力行进之中,今天台风眼已经隐约可见,两个台风在海上“共舞”会发生传说中的双台风效应吗?来看中国天气网推出的独家解析。
从卫星云图上可以看出,相比昨天,今年第6号台风“卡努”强度已有所减弱,不过目前结构仍比较完整,对流云系主要出现在其南侧和北侧,台风本体西侧由于有干冷空气卷入,对流受到抑制,导致台风对称性不佳,看起来有些头重脚轻的样子。目前“卡努”所在的海域海温条件较好,同时季风水汽输送持续,因此卡努的强度依旧可以维持。
而第7号台风“兰恩”今天结构也更加完整,眼区隐约可见,并且能明显看到旋转的云系,尤其在其东侧有大片外围云系。
目前“兰恩”中心与“卡努”距离1900公里左右,相距较远,双台风效应并不明显,相互的影响不大。
何为双台风效应?
简单地说,“双台风效应”通常指两个台风(热带气旋)相距1000-1500公里以内时,它们的旋转路径会受彼此影响,呈现出接近甚至合并的趋势。
一般来说,双台风效应是两个热带气旋绕着共同中心旋转,但是,这个过程却可以千变万化。可能是其中一个热带气旋完全支配另一个的移动方向;可能是两个热带气旋互相排斥;也可能是一个跟随另一个移动。因此,每当产生“双台风效应”时,预测热带气旋的路径往往变得十分困难。
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,台风“卡努”将于10日上午在朝鲜半岛南部沿海登陆(25-30米/秒,10-11级,强热带风暴级),登陆后强度逐渐减弱。11日夜间至12日凌晨,移入我国东北地区(热带风暴或热带低压),逐渐减弱变性,公众还需留意临近预警预报信息,关注“卡努”可能给东北地区带来的风雨影响。
中国天气网讯今年第6号台风“卡努”自生成至今(8月9日),已在海上存活12天有余,其路径兜兜转转,预计将于明天上午登陆朝鲜半岛沿海,而后携风带雨继续北上,给我国东北地区带来较强降雨。这场雨何时展开?将给东北地区带来怎样的影响?“卡努”的生命力又为何如此顽强?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为您详细解读。
警惕“卡努”北上影响东北地区,暴雨灾害叠加效应
截至今天14时,在海上“游荡”了12天有余的长寿台风“卡努”,其中心位置来到了距离日本鹿儿岛偏西方向约165公里的东海北部海面上,强度仍保持在强热带风暴级。从卫星云图上可以看出,“卡努”目前的整体结构依然保持得较为完整,本体云系庞大,台风眼虽疏松,但仍清晰可见。
“卡努”几经周折还能维持相对较好的形态,主要得益于适宜的海温以及季风水汽的不断输送。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闵裕秋介绍,目前“卡努”北侧的海温超过26℃,有利于它强度的维持,预计明天登陆朝鲜半岛后,“卡努”才会逐渐减弱,而后在11日夜间至12日凌晨移入我国东北地区,进一步减弱变性。
虽然台风“卡努”经过多次路径调整后,不会直接登陆我国,但它一路上携风带雨,即将“谢幕”之时依然会给我国东北地区带来一场较强降雨。
闵裕秋表示,明天起,“卡努”的外围云系将覆盖东北一带;夜间,受西风槽和“卡努”的共同影响,东北地区的雨势将显著加强,黑龙江东南部到吉林东北部一带,会出现大到暴雨。11日至12日为这场降雨的关键时段,其中11日,强降水主要集中在黑龙江以及吉林东部一带,局地有暴雨;12日,黑龙江西北部局地或有大雨。此外,特别需要关注台风东侧急流配合东北地区东部山地抬升,可能对降雨产生一定的增幅作用。
“而且,目前尚不能完全排除‘卡努’登陆朝鲜半岛后,路径更加偏西,或从朝鲜半岛西部沿海移入黄海,然后在辽东半岛沿海一带再次登陆。如此一来,对于东北地区来说,风雨影响可能会更大,影响范围也更靠南一些。”闵裕秋补充说。
为何台风“卡努”登陆后还能在东北地区持续逗留?闵裕秋解释,一方面登陆后的“卡努”高层有急流快速流出,底层向上补充,有助于维持它的螺旋形态,使它登陆后不会迅速衰减。另一方面,后期副热带高压会有所东退,新生成的第7号台风“兰恩”北侧的偏东气流也有助于“卡努”或其残余环流在东北地区维持。
即使在“卡努”的影响结束后,东北地区还将受到冷涡系统影响,多雨的状态或延续至15日前后,防汛压力较大。对于东北部分地区来说,7月下旬以来强降雨频发,黑龙江大部、吉林西部、辽宁南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3至8成,黑龙江东南部、吉林北部和西部等地部分地区偏多1倍以上,多条河流出现超警洪水,吉林舒兰、黑龙江五常和尚志等地遭受暴雨洪涝灾害。因此,要高度警惕此次降雨落区重叠导致灾害进一步加重的情况。
此外,10日至12日,黑龙江中东部、吉林东部等地部分地区农田遭受渍涝灾害的风险等级较高,对春玉米、大豆、马铃薯等作物生长发育有不利影响,建议农业人员及时清沟排涝,降低作物倒伏风险。
关键词: